急救电话:0833-2150330 | 投诉热线:0833-2120905
医院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西路283号
邮编:614000 Copyrights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现阶段,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富先老”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一大战略性难题。作为传统养老模式的延伸和升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被认为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医养结合多元化有效养老模式,2017年6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康养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乐山地区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打造“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的先行者。
设立老年病科
让老人不再“看病难”
现实情况中,大部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却是相互独立的,“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医疗和养老功能的分离,也致使许多重病的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这是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如何在“合”字上做文章,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019年,医院设立老年病科,直接将科室并入到康养中心内,向构建“医养结合”体系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在医院的康养中心内,配备了带防护栏的医疗病床、中心供氧、中心负压、中心呼叫、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抢救车等医疗设备,配备了临床医师、医学营养师、护士和护理员,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医师、护士、护理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为老人提供持续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服务。护士按时对老人的生命体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并对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慢病老人开展药物管理;医学营养师根据老人的疾病特点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有效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并为医疗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对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来讲,医、养无缝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失能情况的恶化,减少了为规避风险长时间不出院的“押床”现象,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打好“医养护组合拳”
从实践中创造适合院情的医养结合
利用自身医疗资源优势,医院积极往综合医疗、失智失能康养、老年慢病康复、安宁疗护等医疗养老模式方向探索。医院与乐山市辖区内养老院签订了“医疗技术服务协议”,组建专门的团队帮助各养老院建立完善住养老人的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各养老院巡诊,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组织老人开展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建立“双向转诊”模式,为养老院老人就医开通24小时绿色就医通道,在挂号、就诊、检查及办理住院手续等方面提供帮助。
为老人提供医、护、康复等医疗服务的同时,医院突破传统的养老思维,积极创建温馨的养老氛围,组织多种形式的“关爱老人”南丁格尔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开展不同项目、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邀请心理咨询师定期到科室,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排解老人纠纷。
在康养病区,无障碍设施、经过特殊处理的边角、老年人活动室等配置随处可见,充分体现出设计者的专业与用心。针对老年人活动能力减弱的问题,病区里面还专门配备了各种康复训练的器材。此外,病区内装修风格尽量采用比较温馨的居家风格,避免了老年人因为环境改变导致情绪波动。在病区内,还分设了多个手工劳作康复工作室。这些资源都对院区老人开放,志愿者们在这里教授老人手工劳作,助力康复。
为持续提高对老人的照护质量,打造长期照护专业团队,医院累计培训全市失智护理照料人员上千人次,提供照护指导数百人次。医院专门派出医护人员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组织的“护理员师资培训班”,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了《护理员师资培训合格证》,对康养中心护工及在临床为住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的护工定期进行理论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建立了晨会制度、科务会制度、照护质量考核制度、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制度等管理制度,成立了教学质量组、安全管理组、护理服务与责任制管理组、院感组,照护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
造福老人、服务社会
在去年的12月8日,我院康养中心成功当选乐山市养老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心也将通过协会的监督和帮助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现如今,中心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医院、街道、社区相互联接的、可复制的长效机制,通过打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把造福老人、服务社会真正落到实处,让天下长者医侍无忧。
急救电话:0833-2150330 | 投诉热线:0833-2120905
医院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西路283号
邮编:614000 Copyrights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